中国基建史,是一部逆袭史
“高山大海也无法阻止中国修路的脚步。”英国一档著名汽车节目曾将镜头对准了中国的高速公路网,主持人在节目中连连赞叹,“不是因为地形有多简单,是因为中国人有强大的信仰。”
1988年之前,中国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而截至2021年末,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809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曾经,广西第一趟进京列车需要运行60-70个小时,如今南宁至北京最快高铁仅需10.5个小时,实现“半日达”。目前,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大桥总长度世界第一;公路桥和铁路桥总量超过100多万座,数量世界第一;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使2000公里范围可4小时通达。在这背后,是“基建狂魔”集中力量办大事,一路向前完成逆袭。
如今,中国基建还走向国际,向世界分享中国速度。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佩列沙茨大桥等一大批以中国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海外加速落地,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就连批评中国态度最坚决的人也惊叹于该国建造桥梁、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能力。”华尔街日报2021年4月5日曾刊发文章《美国羡慕中国的基础设施,但要模仿它并非易事》称,两国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制度,在改善基建方面美国可以直接运用的中国经验可能有限。
港珠澳大桥。 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中国基建史,是一部奋斗史
纵论古今,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到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超级工程,中国人的骨子里从来不缺 “基建魂”,也不缺愚公移山的精神。
“中国速度”的诞生,离不开中国现代化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恒心,敢啃“硬骨头”的决心,以及民众的万众一心。
为了世界上首条环沙漠铁路线“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的最后一块“拼图”——和若铁路早日通车,在施工高峰期,建设者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零下20℃的严寒里坚守岗位,最后用时仅三年多让和若铁路实现通车。
在跨越琼州海峡的电力联网工程中,为了按时将海缆从临时泵站转移到终端站,100多名村民团结一心,经过多次演练,靠肩挑背扛成功搬运了海缆,令外方都大加赞叹。
“从跨越大江大河到穿越山谷溶洞,从稳固高寒冻土到抵御14级台风,还要兼顾保护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文物……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建设者,会遭遇如此复杂的设计挑战。但破解这些世界级难题,造就了世界级工程和世界级建造队伍,使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基建强国。”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副院长王玉泽说。
日前,被称为“国际工程界诺贝尔奖”的2022年度“菲迪克工程项目奖”揭晓,中国斩获九个获奖项目中的三项,成为获奖最多的国家。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复兴号动车组风驰电掣,港珠澳大桥碧波横卧,天山三线公路物畅其流,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傲立于风暴海域……大江南北,一个个重大基建项目在速度与激情中落地,勾勒出中国发展的新坐标。
中国基建史,是一部创新史
曾经,摆在“基建狂魔”面前的主要难题是地图上的山海湖泊、设备里的技术难关。如今,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也逐步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亮点。
2022年各省份纷纷提出新基建投资计划,有的地方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有的则明确“加快”,“十四五”全国投资规模或将超过15万亿元。
新基建带来大放异彩的“云”业态运作在“云上”,落笔在“脚下”。数实融合,各地澎湃进行中的传统基建、新基建项目,承载着扎实增进百姓福祉的愿景。
来自偏远山区的农家,借助顺畅的直播、通达的物流,可以把特色商品卖到全国。
依托于5G网络,医生所在的主操作台和患者所在的操作台可以跨越山海,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偏远地区民众也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远程指导与诊疗,让信息多跑路,让病人少跑腿。
……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并着力构建以新一代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重塑出行时空,增进百姓福祉。各种数实融合的基建项目带来的种种新技术、新体验,是“基建狂魔”在用决心和艰辛书写民生实录,圈粉世界。(完)
工信部:以开源方式加速操作系统生态共建逐步成为业界共识****** 中新网12月28日电 题:工信部:以开源方式加速操作系统生态共建逐步成为业界共识 中新财经记者刘育英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28日在操作系统产业峰会2022表示,当前开源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以开源方式加速操作系统生态共建逐步成为产业界的共识。 王江平表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成立两年以来,汇聚了各类的开源力量,着力推进欧拉、推进鸿蒙等优质操作系统的创新迭代、生态拓展和国际化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的优秀案例,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推进国家软件发展战略,工信部将做好五方面工作:持之以恒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增强操作系统等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开源基金会的主体作用,打造更加活跃的开源社区;深化融合运用,探索关键软件典型应用场景和最佳实践;强化人才供给,加强海外高端人才引进;不断推动开放合作,带动我国软件产业更高水平地融入全球产业生态圈。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在峰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国对开源的认知及对全球开源的贡献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正在从使用开源到参与开源再到现在的贡献开源,甚至主打开源,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openEuler(欧拉)作为一个支持多样性算力的开源操作系统,支持x86、Arm、RISC-V、LoongArch、SW64、Power六大处理器架构。华为常务董事 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介绍,欧拉加速发展,社区企业成员从去年的300多发展到今600多,部署数量从100万套到今年累计300万套,新增市场份额占比约25%。欧拉正在跨越生态拐点,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首选。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孙文龙介绍,一年多以来基金会在商标托管、生态发展、开放治理等方面为 openEuler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openEuler的快速发展证明充分利用开源、参与开源、支持开源、回馈开源是实现操作系统技术创新和产业繁荣的有效路径。(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